查看原文
其他

人才引进与人才评价北京论坛:新时代高校如何科学引育和评价人才?

学术桥 学术桥Acabridge 2021-10-07


  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讯  新时代高校如何科学引育和评价人才?如何切实践行破“五唯”?继西部论坛和岳麓论坛成功举办之后,2019年“人才引进与人才评价北京论坛”5月10日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和近60所高校齐聚北京分享在人才分类评价、高校学术评审、科学家的流动与评价等方面的思考和经验。

北京论坛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委会主办 、北京工业大学承办、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协办。




▲北京论坛现场

▲北京论坛现场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委会副理事长,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柳贡慧在致辞中说,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对高等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柳贡慧表示,因人才专委会卓有成效的工作指导,北京工业大学在人才评价方面的工作也受益匪浅。


柳贡慧强调,一所学校的进步和发展,没有“人”是不行的。柳贡慧表示,通过此次论坛的交流,一定会对北京工业大学之后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起到促进作用。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副司长彭斌柏出席论坛并致辞。


 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副司长彭斌柏指出,教育评价研究发现,制约一所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人才。但是高校如何培养人才?自己培养人才,知根知底,但太慢;所以高校去引进人才,又会水土不服。

高校教师,要以教育、教学为根本。我们知道,良好的教学效果背后肯定有高质量的科研支持。教师评价是一个指挥棒,我们要引导教师回归到教学岗位。比如,有没有可能在严格的前提下,对高校教师的同行评议进行长周期的考虑?高校教师考核评价,要突出教育教学业绩,完善科研评价导向,重视社会服务考核。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瞿振元作"人才引进与评价改革"主题报告


瞿振元说,认识和把握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新要求,把握好人才评价的正确方向,是当前高校教师队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两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人才评价机制,要坚持破五唯”的正确导向,要讲辩证法才能够有效的进行。关于唯和不唯的问题上,应当选择不唯。因为人才是多样性的,人才的评价也是这样,只讲某一个方面,唯一的去做,那往往是形而上学的,但是在有标准和没有标准之间,还应该有。

辩证法的另一方面,在人才的评价的问题上,在水平和潜力之间,要两者兼顾,潜力优先,这也体现了公平和效率之间的一种辩证关系。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委会副理事长,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柳贡慧作“新时代人才评价的探索与改革”主题报告。


北工大怎样评价人?柳贡慧说,北工大重视教学育人成果评价,突出育人导向,将立德树人要求贯穿高层次人才发展全过程;推行成果质量评价机制,对学术成果评价注重成果的内容、贡献、影响; 强调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价,关注学会是否有地位,会议是否有发声,论文是否有质量。

柳校长提出了对于人才评价的未来思考供讨论:

如何进一步处理好人

才队伍建设中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如何评价短期成效与长期影响的关系?

如何进一步发挥好学术共同体在人才评价中的作用?

如何在人才引培评价体系中进一步尊重学科特色及差异?

如何通过人才评价制度建设,进一步发挥工大特色,服务国家首都重大发展战略?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李志民作“建立真正的同行评议制度,有效破除‘五唯‘”报告。

李志民表示,“五唯”的形成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起于数量、成于刚性、错在单一。“五唯”的核心是唯论文。科研评价要尽快脱离论文指标绑架。

他认为,建立真正有效的人才与科技评价机制,要坚持正确的评价导向,建立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体系,完善同行评议制度及评价专家库,尊重学术共同体内部的学术评价权利,建立良好的评价环境。

他指出各方要共同努力,促进评价更加合理:政府作为、社会支持、机构担当、部门负责、学术自律、个人诚信。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互联网与信息法律研究所执行所长。教育部首批青年长江学者杨东作主题报告。

杨东指出,现有同行评议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知识结构的局限导致的评价失误、利益诱导导致的评价失真、评价主体选择不当导致的评价失察和“唯帽子”评价问题。

同时他指出,自从接触到学术桥“小同行”评审之后感觉有很大的不同之处,效率极大地提升的同时,更加专业化的评审方式,给他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在他看来,小同行评议因有相同的科学语境背景能保证评审的一致性,因具有相同的科学概念体系能保障评审的稳定性,因有相同的治学研学理念,体现学术的自由性。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高等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教育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李立国作人才评价主题报告。


学术评价的本质就是小同行评价,不唯数据、数量的评价,主要是质量、数量、声誉的结合。

如何看待以代表作为主的标准?针对项目、论文、奖项、帽子的简单计数方式饱受诟病,也是当前清理“五唯”的重点。那么究竟该以何种方式来替代呢?学术界流行的说法是代表作制,但什么是代表作?它是一篇或几篇论文或一部专著?显然,这种理解方式有些简单化。

代表作的严格表述应该为代表性或标志性学术成果,它可以是系列性的论文、专著、发明专利或软件产品,也可以是对外开展有高价值负载的工程、项目与服务。评价的核心关注的应该是机构、团队或者个人的学术影响力与社会贡献。

那么,怎样进行同行评价?杨立国建议:建立评审专家库;被评审教师提供尽可能详尽的材料;告知专家本校评审的基本标准与要求;建立申诉机制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事处处长、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肖志松教授作“关于完善教师评价体系的北航思考”主题报告。

肖志松从新时代新形势下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要求谈起,分享了北航人事制度改革和分系列管理实践及改革成果。

肖志松在发言中介绍了北航的人才引进兴措和规划。他说评价体系是教师队伍发展的指挥棒和方向标,要积极鼓励教师到一线磨炼增长才干,放手让教师在重要领域和岗位上攻坚克难,施展才华,要积极为老师创造人才努力成才,人才皆可成才,人才尽展其才的发展条件。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学术桥总编吴报华,以“人才引进与评价的实践与思考”为主题作报告。


吴报华认为,评价改革的核心之一是:要分类,要真正贯彻小同行评价。关于人才引进,同样要分类定策,分类实施。他指出高校引才宣传工作核心是解决三个问题:第一,对谁说;第二,说什么;第三,怎么说。中国教育在线学术桥为促进海外人才回国(来华),与海外学联、学者社团、学会等及签约建立了161个海外人才工作站(联络点),形成了海外引才新格局。目前覆盖海外学者超过10万人。

吴报华重点谈到了学术桥在小同行学术评价工作中的实践:截至2018年12月,学术桥为近100所高校提供了服务,涵盖全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地方普通本科等各类型、各层次高校,小同行评价被广泛应用于:人才引进、职称评审、聘期考核及各类人才项目人才筛选工作中。

   


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丁斗,作"对职称评审小同行评价的理解"主题作报告。

丁斗说,没有最好的评价方法,只有更合适的评价方法。

相对于传统的会议评审,高校职称评定的小同行评议突出了学术标准。专家评审剔除了人情因素,能够突出被评审人的单一的学术标准;学术标准更为客观、公正和合理,从而能够促进学术人才的发现和发展,促进大学学术成就的涌现。

但由于专家评审缺乏对被评审人的全面综合的评价,且评审专家也有其自身的学术偏好和价值取向,通讯方式评审难免偏颇。所以丁斗建议通讯评审可以通过同行专家和学院领导的会议相结合的评审方式,实现科学评审。


   


▲北京论坛合影


北京的五月,暖暖的阳光,沁人的花香,有着春天的清新又有夏日的热情。至此,2019“人才引进与人才评价”系列论坛:西部论坛、岳麓论坛和北京论坛全部圆满结束。这三次论坛,人才发展专委会与近200所高校一起共论人才引进与评价大计,在人才引进、培育、激励、评价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分享了众多高校的人才引育和评价经验。

出席2019人才引进和人才评价北京论坛的嘉宾有:

瞿振元: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原会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2013~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核准委员会委员,第十届、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彭斌柏: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副司长。

张双鼓: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常务副会长,人才发展专委会顾问,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咨询专家。

李志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兼人才发展专委会理事长, 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

柳贡慧: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委会副理事长,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

杨亚南: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委会副理事长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陈志文: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兼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总编辑。

吴  斌: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

杨   东: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互联网与信息法律研究所执行所长。教育部首批青年长江学者。

李立国: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高等教育研究室副主任,教育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

丁  斗: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特邀高级研究员。

肖志松: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事处处长、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教授。

邱晓飞:北京工业大学人事处处长、高层次人才工作办公室主任

安艳琪: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委会副秘书长。 

吴报华: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委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在线副总编,学术桥总编辑。


有如此众多的重量级嘉宾加持,更有吴斌、陈志文和邱晓飞联合主持和来自全国各地高校代表的热情参与,本次北京论坛高朋满座,讨论深入,与会人员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自2017年12月在北京成立以来,在教育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领导下,以高校“双一流”建设及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为核心,致力于通过深入研究找出一条体现中国特色、符合国际通行标准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探索更为高效的人才引进机制和方法,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在今后,将继续以"开展人才研究,服务人才发展"为宗旨,服务更多的高校和单位。

2019人才引进与人才评价西部论坛


2019人才引进与人才评价岳麓论坛


   主办单位简介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委会 
英文译名“ Chinese Society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缩写为 CSEDS)是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需要,于 2005 年经教育部、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国家一级学会。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以下简称:人才发展专委会)作为二级分会,是应国家人才发展研究需要,由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东北大学、兰州大学、暨南大学、郑州大学、北京工业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和《神州学人》、中国教育在线于2017年共同发起的学术组织。人才发展专委会(www.hr.edu.cn)宗旨为加强人才发展方面的战略研究,重点开展评价与人才研究,推进评价相关理论、政策的研究和人才引进创新与实践,为人才工作的改革和创新提供战略思考和交流的平台。


人才发展专委会使命 


推动和组织教育改革发展的全局性、综合性、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研究和交流;组织和承担国家、地方政府、行业组织、教育机构和国际组织委托的研究任务;为国家和地方政府、行业制定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教育规划和政策提供咨询服务,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及高校委托开展教育评价、科研立项评审和成果鉴定等工作;推动和组织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依法依规举办国内和国际(双边或多边)学术报告会、研讨会和学术论坛。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